4月27日,实验人员将三份小龙虾编号,分别放置在盛有去离子水的烧杯内。
三份小龙虾样本经过超声波清洗后,溶液均不同程度浑浊。
经过超声波清洗后的样本溶液中,有大量固体杂质及部分细长条形物质。
快到夏天,约宵夜的人多了起来,小龙虾是不少人的“心头好”。但近日有媒体报道,苏州一位女士咯血后,经诊断患有肺吸虫病,导致肺部出现多个空洞。该女士回忆,除最近食用过小龙虾外,未进食其他不干净食物。
小龙虾中是否含有肺吸虫等寄生虫,怎样食用更安全?新京报记者随即到多个水产市场购买小龙虾,并进行实验。实验结果显示,超声波清洗机清洗小龙虾后的样本溶液内,多处可见椭圆形且不断运动的寄生虫卵,在50℃以上加热条件下加热10分钟后,活动虫卵消失。
专家提醒,小龙虾、螃蟹等水生动物中可能含有多种寄生虫,如生食或未煮熟后食用,可导致人体感染寄生虫病。
实验样本:不同地点购买的三份活体小龙虾
实验地点:某大学化学实验室、某研究所生物实验室
★ 实验目的1
活体小龙虾中有没有寄生虫?
○ 实验过程:
1. 将三份小龙虾编号,每份拿出一只小龙虾并编号,放置在盛有去离子水的烧杯内,将三烧杯并排置于超声波清洗机内。
2. 设定超声波清洗机温度25℃、功率80W。清洗12分钟后,将小龙虾拿出,观察烧杯内溶液。
3. 分别从三份样本中再拿出另一只小龙虾编号,调整超声波清洗机功率为100W,重复实验过程1、2。观察烧杯内溶液。
4. 将烧杯内溶液转移至离心管,摇匀。用移液枪分别吸取等量溶液,制成玻片后,放置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实验结果:
两批次清洗后,样本溶液均不同程度浑浊,其中1号相对干净,杂质少。其他溶液颜色近乎灰褐色,并有大量固体杂质及部分细长条形物质,但未见其活动。而在显微镜下,第一次清洗后,1、2号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