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视频:个人信息明码标价贩卖
央视网消息:电信诈骗,让人深恶痛绝。骗子屡屡得逞,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个人信息的泄露。犯罪分子把受害人的情况掌握得清清楚楚、分析得明明白白。可问题是,这些信息是怎么泄露出去的?近日,在公安部督办下,全国25地警方统一行动破获了一起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的大案,200多名犯罪嫌疑人落网,层层黑幕也随之被揭开。
★ 个人机票信息泄露
白岩松“改签”遭遇:诈骗分子对航班信息了如指掌
白岩松在2015年11月26日《新闻1+1》节目里,讲述了自己出差时的一次“改签”遭遇,在他收到的改签短信中,对方对他的航班情况了如指掌,姓名正确、航班号正确,信息非常准确,他也由此对对方产生了信任。所幸,在最后一刻,发现对方口音不对,白岩松没有上当。
如果当时没有发现电话的漏洞,白岩松损失的将不仅仅是改签费,购买机票时所用银行卡中的钱财也可能会被转走。
不少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由于航班信息泄露,诈骗分子通过确切的航班信息精准实行诈骗。那么,旅客信息是如何泄露出去的?
★ 机票信息随意买卖 内部人员监守自盗
据调查发现,20—50元一条,个人机票信息明码标价,可以随意买卖。张某是中国民航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也就是通常简称的中航信的机票代理商,中航信是民航集团旗下的信息系统,可以说是航班信息的总后台。而作为中航信的代理商,张某有机会接触到航班信息。
中航信系统的软件是一套开放的软件,任何人都可以下载。下载安装之后,只要有登录账号就可以访问中航信的数据库。中航信通常只会发给经销商一个账号,但是,经销商可以通过某种软件分出若干个登录账号。
登录账号是航班信息的通行证,对于犯罪分子来说,有了这些小号就等于拿到了打开航班信息库的钥匙,也就可以获取旅客的航班信息。
★ 可获得准确的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