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家具品类多,每个品牌也有自己的计价方式,消费者应提前了解规则,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摄
定制家具因为可以根据房间户型和消费者需求度身定做,在尺寸和风格上有更加丰富的选择性,越来越被消费者看好。近两年来,北京各大主流卖场都逐渐将定制家居品牌作为主要销售品类。记者在各大家居商场的定制家具品类区域走访后发现,在计价方式、材料选择、质保年限等方面,每家定制家具品牌都有自己的算法,各品牌都存在差异,消费者在选择时应提前对产品进行详细了解,避免“定制陷阱”。
当消费者在走入定制家具的店面进行选购时,首先就是进行材料的选择,一般店内销售人员会首先询问消费者需要什么材质的定制产品。各种材质的材料价格也不尽相同,但令人眼花缭乱的名称,往往让消费者所购非“所想”。消费者王先生购买了一件价格超一万五的定制实木家具,选购时销售人员表示该套家具为实木定制家具,买回家后才发现除了承重部分为纯实木,其余部分为实木颗粒板,与商家联系后商家称实木颗粒也是实木的一种。
此外,多种计价方式,也让消费者摸不着头脑。消费者吴女士在双十一购买定制家具的时候发现,不同品牌的计价方式不同,有按照延米计价、展开面积计价、阴影面积计价等多种方式。记者走访发现,定制橱柜产品,商家大多选择按照延米计价,定制衣柜产品,商家大多选择按照展开面积计价,一些对家具尺寸有着特殊规定的套餐,则会选择按照阴影面积计价。
消费者胡女士在某品牌购买了一套定制家具,产品制作完成后,突然想起一个两面靠墙餐边柜的一角要做圆角处理,后期设计师报价一个圆角处理需要加价240元。厂家解释称,因定制家具基本都是特殊订单,所以后期改补花费较多。记者了解到,无论以哪种计价方式计算,店内销售人员大多都会按照2个抽屉、6个隔板最简单的造型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