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党和政府通过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把一盘散沙的农民组织起来,进行农业集体生产,其历史功绩不容否定。要保证了五亿农民有饭吃。农民不组织起来,就是一盘散沙,难成气候。当初日本鬼子侵略中国,进入农村,把农民就像赶羊群一样驱赶屠杀。共产党进了村,把农民组织起来,农民就由绵羊转变为雄狮,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把敌人赶了出去。新时期农村建设也是一样的道理,不把农民组织起来,就不可能建设成社会主义新农村,脱贫成果就难以巩固。
中国农村正处于一个千古变局中。几千年来,农民一直把土地视为养家糊口的命根子,而如今不少农民把土地看作是穿破的旧鞋不留无情地抛弃了,很多村庄人走屋空,村里满目萧条凋零。近年来我国耕地面积趋于缓慢下滑,农村劳动人口逐渐减少,土地撂荒现象比比皆是。又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我国粮食累积进口13112万吨,较上年增加13.9%。农村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农业生产劳力不足,农村社会治理存在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
农村土地家庭承包制是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建立起来的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村民可以有偿将土地流转给其他人种植,流转了土地的人拥有对土地的经营权。虽然从理论上说,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的划分是明确的,但实际上有的地方是“马虎”的。比如村集体对土地的管理权是空置的,如果村民把土地撂荒了,县乡政府和行政村没有得到法律授权,无法把村民的撂荒地收回来,只能看着土地撂荒干瞪眼。当初土地下户时,多数地方采取的是见地分地的方式,一户村民30亩承包地,要分成五六块,这是一种不科学的经营方式,与农业现代化的要求背道而驰。村民之间流转土地价格不高,亲友代种,甚至是无偿的。但是土地整片成规模流转,一般流转费是以该土地常年亩产量来计算的,租金过高导致流转土地者经营成本太高,风险太大,因此出现流转了土地不种“跑